当老房遭遇“灵动黑客”,一场“课间智斗”在所难免

   

“点击关注” 一起更深入探查组织观点


与齐欧在一起的日子。

不长,也就俩小时。



齐欧智斗老房


作为业内“首席组织官COO”的提出者和“如何建立或迭代组织”课题的实践研究者,房晟陶先生(江湖人称老房)一直以高度化、系统化、实践化且能落地的导师/大神形象示人。


齐欧第一次上老房的课,天气不太好。


那天的雨下得跟依萍找他爸要钱那天一样大。


以往每逢课间休息,想问问题的学员就会汹涌而上将老房团团包围。

老房只有一张嘴,却要面对无数张嘴。

老房想喝口水,想上个厕所,统统去不成。


不得已,他弄来一个“线上提问小程序”救急。

只回答投票前三的问题。


这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按照惯例,老房让大伙儿去小程序提问+投票。

齐欧很想问点儿他个人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但似乎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靠肉搏肯定不行,要斯文。

齐欧觉得不太妙。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一炷香的功夫之后,老房点开小程序。


映入眼帘的是三个高票问题:


1、房老师,除了男扮女装,怎样可以吸引您来对我做1对1的专业辅导?

2、房老师,作为清华工科生,您从事人力工作内心经历了哪些挣扎?

3、房老师,如果面试者漂亮到令人发指,导致面试官无法专心面试,该如何过滤掉“面试官主观好感”这个X因素?


众目睽睽之下,没人知道老房究竟是如何硬着头皮答完这仨问题的。

我也不知道。


事后,齐欧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他用Python写了个脚本,把自己的问题全都给置顶了。


如今那个小程序的漏洞依然健在。

艺高人胆大的,可以再去试试。




【齐欧是谁?】



齐欧

灵动科技(ForwardX)创始人&CEO

前甲骨文中国区副总裁

2003届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con) 冠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硕士

代表作:在货物仓库里自由飞驰的物流机器人BX-350;用摄像头跟着人走的行李箱Ovis

说的够具体了吧。


事实上齐欧并非如同大家想象中的创业家形象:

西裤腕表格子衫,微胖秃顶戴眼镜


扪心自问,还挺帅的。


尽管同样身为男性的我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


老房给不少人讲过课。

有热情外放型的,有沉默内敛型的,千人千面。

都说理工科男冷酷理智,可齐欧偏偏是个另类。

理智又热情,冷静且感性。

既擅长埋头敲键盘写代码,也乐得当一个幽默的段子手。

 

冰与火之歌,大概是所有对齐欧的一句话描述中最贴近事实的那句了。




【接近齐欧】


所谓冰,凛冽干练。

从齐欧夸张的履历即可窥得一斑。

这符合大多数人对于理工科精英的认知。

所谓火,是指他的日常状态。


齐欧认为:创业者们通常都具备不切实际、乐观的挑战心态。


从他的职业性质来看,他的某些个人爱好无限接近于不务正业。


譬如攀爬雪山和铁人三项。


除了自己连续6年参加铁人三项运动、连续9年攀爬海拔超过5千米的雪山,齐欧还会赞助团队的工程师们参加铁人三项赛。 


甭管他们愿不愿意,即便去时愁眉不展,可也都是开开心心的回来。

最多腰酸腿疼几个礼拜。


强悍的大脑+钢铁的体魄=强悍的组织。


强悍了就意味着不会轻易被打倒,接下来才会有蓬勃生长的空间。


先活下来,才有心思搞组织。


至于如何将强悍的组织转化为成功的组织,这是齐欧后来去找老房的究极原因。


在听过若干次老房讲课后,齐欧发出了如下感慨:

组织管理跟写代码在性质上是有互通性的。

搞组织是80%理解管理+20%寻求最优解,

写代码是80%逻辑实现+20%的机智创作


是不是挺难以理解的?


别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潜入组织内部,走进齐欧疯狂的内心世界。




【再靠近点】


采访齐欧之前,我做足了功课。


“互联网精英”、“甲骨文副总裁”、“西装笔挺”、“领带反光”、“说话夹杂英文”、“微胖谢顶”…


人未到,诸如此类的标签先到。


给齐欧道歉!


好的。


  • 关于灵动科技(ForwardX


齐欧创立的灵动科技(ForwardX)坐落在程序员扎堆的北京中关村。互联网公司的人喜欢凑热闹过集体生活,这话不假。在非洲大草原上,动物之间啊,隔着几十里远,就可以闻到对方的气味。人跟动物是一样的,人的鼻子可能没动物灵敏,闻不到那么远,于是干脆就聚在一个区域内办公,省却了在大街上互相闻来闻去的尴尬场面。


我们约好的时间定在了早上,进门后大伙正在吃早餐。


灵动科技(ForwardX)的墙上贴着「迟到罚站」的告示,罚站,不罚款。每个人的桌上统统摆着一个15mins的倒计时沙漏。从二楼梯口垂下一条看起来似乎是用作攀岩但更像是滑梯的绳子。寥寥几幕,就体现出了创始人性格特征为企业打下的特点鲜明的烙印。在北四环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里,我瞬间体验到了一种在非洲大草原上办公的潇洒感觉。


见到齐欧后,直接帅翻我一脸。

因为时间紧迫,我尚未来得及就我对他擅自贴上的标签致歉,我们二话不说直奔主题。


  • 关于组织想象


人类对于万物的认识,其轨迹大致经历了:想象、怀疑、探索、验证这四个阶段。关于组织也是一样的。


齐欧认为,组织想象应该拆分为对世界的想象和对组织的想象这两个命题。


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想象,决定了我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搞技术出身的齐欧,始终认为,相对硬核的技术是对世界有促进和改变的。


纵观齐欧自身的工作经历,始于微软算法实习,而后在SAP任职5年分别在德国与中国参与产品的研发和咨询,再后来转战ORACLE做了有7、8年从产品到的本地化的开发,再到后来负责推广到核心客户群…技术界的武当少林被他逛了个遍。


听起来就已经很震撼了。


关于组织想象,齐欧用数学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GEOMEAN {微软* SAP * ORACLE} 

微软,SAP,ORACLE的几何平均值。


能看明白吗?

额,好像不能…


好的,我们先把方程撇一边。

这三家跨国高科技企业所具备的开放、公平、对工程师有尊重、科学的管理办法、专业化、职业化的素养要求、加上想用硬核技术改变世界的想象…

成为齐欧对于组织想象的原型。


齐欧滔滔不绝的讲,我在一边小鸡啄米似的频频点头。


  • 关于组织文化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

在前期注定不太可能花大把的时间与精力去煞费苦心追逐真理。

因此,相对成熟的美式工程师文化更适合作为拿来主义即插即用。


齐欧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他的坦率。


技术创新企业都是靠工程师把东西做出来的,都必须是工程师文化,尤其在美国环境里。工程师文化也比较简单,就三件事:


1、用技术方法解决技术问题 

2、用技术方法搞定管理问题 

3、工程师优先


比如说年终奖怎么发这件事,无非是逻辑+数学最优解,找一帮工程师出身的Team Leader,大家讨论完然后再拉着工程师一起确认这是不是最优解。

确认后立即实施,不带一丝犹豫。


虽然稍显简单粗暴,但倒也符合绝大多数工程师们的真实想法。

只要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那就值得推崇。

PS:技术流打法仅限于技术圈内。


  • 关于组织发展


关于组织的系统式干货,老房已经说过不少。

我们更倾向于让齐欧用小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表达出自己对此的理解。


一半是冰棱一半是火焰的齐欧很爽快的答应了。


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的背后是一座座关于组织的连绵冰山与火山。


2016年,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在离开了机器人行业十几个年头后,齐欧琢磨着,“视觉感知的自主移动机器人”这事儿可以上手折腾了。不久之后,灵动科技(ForwardX)神不知鬼不觉宣告成立了。


创建初期,齐欧寻访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技术领袖,招募了十几个技术大牛组成了公司的雏形。当时,管理上,齐欧的第一反应是“离开大企业,终于可以没有流程了”。撒了欢儿把一切流程都给砍掉,所有人都以没有人力、没有财务、没有管理制度为荣。


于是乎全员过上了梦寐以求没羞没臊的乌托邦式生活。


这样做在当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大家朝夕相处很容易形成团结和谐的公司文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目标一致,战斗力随工程师数量线性上升。


在那个时期,财务和人力岗都没人,齐欧干脆兼了这一职位。

每逢发薪日,大伙儿嗷嗷吼一嗓子,他就登陆网银给大家转账发工资,也没什么分级定岗,绩效评估,大伙儿高兴,齐欧也高兴。累是累了点,但十几号人倒也勉强应付的过来。


变数出现在2017年。经过一年的猛打猛冲,团队人员激增了一倍。


无政府管理模式虽说过的爽快,但人一多,大家统统都被“请假找谁请”“报销找谁批”“鼠标垫找谁领”这类繁琐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


齐欧不是孙猴子,分身乏术,只能赶紧招人。

招人力!招财务!招行政 !

一连串操作下来,开始焦头烂额。


到了18年下半年,真正的挑战出现了。


“以前在盖好的楼里做事情,现在是要自己盖一个楼了。”


随着公司进入高速扩张时期,招纳大量新员工,人员编额迅速扩张至150人。其中含120位研发工程师、50多位领域研究生及博士。组织扁平化、团队精英化。


大量的新员工涌现,齐欧发现自己连人名都认不齐,汹涌而至的新鲜血液对灵动企业原本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稀释。


这时,齐欧突然发现大企业干的80%的事情都还是有道理的,外松内紧绝不是内外皆松,松也不是放养,要有相应的规矩支撑,企业才不会散架,不然真成市集大杂烩了。


齐欧笑着说“其实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真正推行打卡制,最晚下午两点前来就行了”。


但你得有个说法。


也就是在这时候,齐欧想起了老房。老房成了救命稻草活菩萨。


  • 关于灵动科技(ForwardX)和首席组织官


最初,齐欧纯粹是因为对老房的个人崇拜,参加了首席组织官的课程。


2011-2012年,齐欧当时还在ORACLE时曾服务过龙湖。

哪个龙湖?就那个把房地产圈搅和的天翻地覆那个龙湖。


龙湖的吴老板要做企业信息化,他带着销售团队跟着一起去看了看,房老师当时就坐在吴老板旁边。


我见老房第一次就记住他了。齐欧说。


从记住老房,到报名参加课程,是因为老房当时写的关于组织的文章让他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始于颜值,忠于稿子,陷于组织。


像极了爱情。


“还没有人听房老师的课,一次就明白了的”


老房讲课,不说废话,全是干货。

干货虽好,但听多了容易脑子发麻。且伴随阵发性思维抽搐。


连着听老房讲两天课,大脑和身体多少都会吃不消。

久病不可用猛药,就是正常人用猛药,也要考虑到吸收的问题。


但凡事讲求逻辑性的齐欧遇上了同为理工科生的老房,即刻就擦出了浓烈的火花,随之变成了星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


“上完课就开了一个窍,早年间把东西二元化,一个叫技术一个叫管理,管理搞不懂,以为都是什么权术官本位,一直没想明白管理是什么,坦白说买一本管理的书,它讲的很多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数学,看的莫名其妙。”听老房讲完课之后,抛开外面那些笑话,齐欧发现里面的骨架其实是有逻辑可循,发现管理原来并不是二元化的。


【用咨询的框架理解管理,用最优解的办法去解决管理问题】的房式管理理念,也被齐欧灵活运用上了。

现在的灵动,遇到管理上的问题就会组织工程师代表,中午吃饭的时候,让大家自由谈论,觉得这件事怎么办好,出个主意给出最优解目标。


“组织变化的过程中员工会有不适应,他们也不希望这个企业变成大家讨厌的样子,一不小心就会踩雷。”


课后,齐欧组织人力开始做企业文化归纳,整理出灵动现在基本的原则:率真、公平、透明、尊重、追求技术挑战又能及时交付产品,也在尝试做使命、准则、负向激励,逐步地把它们编写成跳跃、生动小故事。


自打听了老房的课,如今我们要第四次换办公室了


吸收到的组织经验越多,就越是兵强马壮,与之相匹配的办公空间就变的更大。


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张,灵动很快又要搬家了。


再这么听下去,恐怕得专门盖一座大楼充当办公室了。


齐欧忍不住开始发愁。




【编辑部答谢】


羊驼小记:

就组织而言,其实我们也是门外汉。


这次的系列人物访谈是我们对组织的主要认知来源之一。访谈列表里的人物众多,采编起来宛若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从数小时简短的访谈时间里悟出组织力的关键所在,又好似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访谈好玩,有效,且大开眼界。


可以说这些访谈者给我们介绍了另一种源自组织力下的全新世界,这种世界让我们怦然心动。


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还只是面儿上,关键是观念上给解放了。


首席组织官COO「学员专访」专栏,采编由「羊驼头文化」创意部协同完成


我们的全名叫“羊驼头文创”,我们也许是第一家“用社会化营销+体验营销的方式,改变地产营销和生活方式内容创造的地产聚合体。


我们也是一家将“创造足够传播的美好”这一理念浸润到自身运营的项目中,创造出许多有趣又具有内容价值的城市级现象的公司。


在千篇一律的地产行业渠道拉客、浮夸、砸金蛋的大潮里,我们希望创造一些真正经得起传播的优秀生活方式内容。


对“组织思想及组织方法论”感兴趣?


敬请关注

首席组织官系列课程




长按二维码 即刻报名咨询

*首席组织官系列课程的一阶课是《房晟陶:组织创业及创作》,它是一个关于建立或迭代组织的方法论。二阶课之《如何建立一个人才辈出的“组织系统”》,这个课程的重点是关于建立或迭代系统,以人员选育用留这个系统作为案例。二阶课除了《如何建立一个人才辈出的“组织系统”》之外,还有《如何塑造文化?关键是中三路》这门课。关于系列课程的开课时间,欢迎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