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从墙上到心上?你需要吃个“组织智慧之果”


众所周知,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很多公司的文化只是“贴在墙上”,没起什么实际作用。看似“玄学”的文化如何化虚为实,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竞争力?2019年11月15-16日,首席组织官系列公开课第三课《如何塑造文化?关键是中三路》,第一次在深圳开课。


团队特意为学员们准备了带首席组织官Logo的山东红苹果,一边吃苹果、一边学文化。学员们纷纷大赞,吃“组织智慧之果”开了窍,弄懂文化如何从墙上落到心上。


以下是部分课程亮点回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Enjoy。


“组织智慧之果”的智慧亮点


1

塑造文化,你需要把珍珠穿成项链


究竟如何才能塑造文化,建立企业竞争力?有很多惯用方法,比如梳理使命愿景价值观、价值观考核、各种文化活动、英雄故事。可普遍现象是,各种折腾与热闹之后,文化仍然“牢牢地贴墙上”,落不了地。“方法太多,乱花迷眼,到底哪种方法真有效?”学员们非常疑惑。


课程中,老师道出了关键。文化塑造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中下三路三管齐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同人体需要“头部“、“腰部”、“腿部” 三个力量协同用力,才能在正确的方向迅速奔跑。如果只在某一路用力,很容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致文化与实际经营脱节。


上中下三路一共九路,越往上越抽象、越理念,越往下越具体。上三路,即使命愿景价值观、业务规划和组织规划,指引前进方向,但很容易成为空中楼阁。下三路包括仪式/符号/英雄/故事、标准操作流程(SOP)及制度,提倡和反对的行为。下三路指导如何解决眼前的事情,与广大员工联系最紧密,花样频出。但下三路很容易变成暴力管理,甚至相互打架,与上三路变成两张皮。


中三路包括经营管理原则、人员能力标准、关键流程/机制/系统,中三路是连接上三路和下三路的关键。就像健身教练会强调锻炼核心力量,塑造文化最重要的也是中三路,然而绝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成长中的民营企业缺的也是中三路。


学员反馈说,“以前学过很多塑造文化的方法,就如同获得了颗颗珍珠,一会儿抓这颗、一会儿抓那颗,心乱如麻。今天的课程让我把散乱的珍珠穿成了整条项链。心中有了总图,胸有成竹,才能一抓一个准。”



2

使命愿景价值观什么时候是刚需?


在研讨塑造文化的上三路时,学员们就“什么时候使命愿景价值观变得真正重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的人认为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公司小,不管机会大小都得抓,没有选择,使命愿景价值观好像没那么重要,但随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使命愿景价值观指引选择的方向。


另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人多嘴杂、部门墙,组织文化会被迅速稀释,特别需要共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统一思想、建立企业的共同语言、打破部门墙。这个时候,也是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深切感受到对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有的学员认为企业第一阶段的发展方式见顶或遇到挑战之后,需要转型升级,要实现转型升级就特别需要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引领。


还有人认为,当一把手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在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使命愿景价值观就变成了刚需。


还有,企业即使很小,当企业想吸引牛人、用好牛人的时候,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变得特别重要。


还有,当领导人听说别人有,尤其是听马云老师说了之后,也会产生“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需求。此处省略笑声一片……



3

文化不落地?建议多服“壮腰健肾丸”


中三路如同“壮腰健肾丸”,是塑造文化的关键。中三路中,最容易缺失的就是经营管理原则。


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三大纪律就是典型的原则: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这么简单的几项原则就把那么大的一个军队的文化、气质给塑造了,区别了正规军与匪军。


经营管理原则就是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指导公司日常经营的一般性理念及规则。比如,公司如何对待关键的利益相关方:投资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公司如何对待产品、组织、创新;员工之间如何对待;如何平衡长短期利益,等等。


桥水基金创始人、畅销书《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说:“不管我一生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即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企业也是如此,经营中每天都会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价值观太概括,难以指导具体决策。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孤立地应对每件事,每次都好像是头一次碰到,不同的人还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导致企业内部打架,管理混乱。有了原则,企业就能对各种实际问题快速做出决策。 


价值观和原则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价值观更多是企业最为珍视的“东西”,往往是高度概括的名词。比如“主人翁精神”、“诚信”、“激情”、“信任“等等。原则基于使命愿景价值观,但原则更具实用性,对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具指导作用。 经营管理原则可以巩固价值观,也可以出卖、扭曲价值观。


以“追求卓越“这个价值观为例,在实际经营中就容易出现偏差。比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冲突如何处理,如果注重长期利益忽略了短期利益,会不会被认为“不卓越“?有的公司的经营管理原则就明确指出“长期利益原则,长期利益终于短期利益,重要的不是眼前赚多少钱,而是明天有没有赚钱的资格”。


再比如,如何对待客户,为了“追求卓越”,是不是应多花时间在目标客户的人身上,那些明显不是目标客户的人,最好轰出大门?公司的经营管理原则也明确的指出“客户至上原则,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我们的客户,但我们要用对待客户的思想对待所有人。”有了经营管理原则的实际指导,”追求卓越”这一价值观对实践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加深与巩固。


当然,也有反例。孔子当年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偏价值观和愿景的。但是到底应如何才是君臣父子应该有的样子,光这八字显然难以指导具体行动。后来儒教提倡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更偏原则,更能够指导实践,因而一个偌大的农业社会就这么被管理了下来。但如果仔细理解,“三纲”和“八字”的意思已经不一致,孔子理想的愿景/价值观就这么被“三纲”扭曲了。


学完这部分内容,学员感慨到,以前学过很多文化的招数,第一次接触“中三路”的理念,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文化一直落不了地。原来是连接上三路和下三路的中三路出了问题。公司的价值观写着客户第一, 然而实际的原则是“业绩至上”,员工的薪酬、晋升制度都只跟短期业绩挂钩,员工过度重视短期业绩的行为常会伤客,导致企业口碑建立不起来,公司业务也难以突破瓶颈。 



如何才能建立原则、塑造文化?课程中还会详细讲解塑造文化的四大心法等。篇幅所限,难以一一详述,有兴趣的伙伴们,欢迎来到课堂上亲身体验。


吃了“组织智慧之果”后的学员心声


杜庆东 上嘉物流 创始人兼CEO

未来商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资金、产品和技术的竞争,更为核心的是组织体系的竞争,公司文化的竞争。想做好、做强、做大企业必须做好企业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上嘉一直在寻觅,直到遇见“首席组织官”。


首席组织官团队把看似纷繁复杂、无从下手的“玄学”化繁为简分解成一个个可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深入浅出,立马落地操作。是顶尖的组织建设指导团队。强烈建议有梦想的团队都加入”首席组织官“学习,"首席组织官”团队也必将为中国民族企业立于世界之颠做出伟大的贡献。


曾泓维 久美神话 创始人

房老师的课程太经典了,看到了自己在文化建设上存在努力的空间,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此刻内心满满的兴奋和激动,感觉自己的企业离心中渴望建设的那个美好组织又近了一步!


殷波 一品红药业集团 副总裁

课程从实践性的角度和系统性的高度把“文化”——这样一项最“玄”的组织课题成功地化为了工程性的分析和建构,回答了文化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既提升了我们的理念认知,又能指导今后的具体实践,受益匪浅!


唐炜 蒙牛集团 人力资源高级总监

课程提供了一套系统企业文化理论框架,非常有理论性的高度,又分享了大量的活色生香的实践案例,很实在,很有用。正好对我当下接下来开展文化工作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课程,受益匪浅!





推荐阅读:

如何塑造文化?绝大部分公司都忽视了中三路。

房晟陶:组织类工作的闭环

首席组织官新年寄语:文化不是“落地”出来的

文化就是“标准”,你同意吗?

房晟陶:你的公司有没有打动心灵的“组织愿景”?

有真故事的组织才能凝聚高量级的人才



对组织、文化、领导力

等议题感兴趣?


敬请关注

首席组织官系列课程




点击即刻报名

首席组织官会在2019年12月6-7日在北京推出《打造“真高管团队”-组织进化更新的发动机》公开课。

经过一年的迭代,系列公开课第一课《房晟陶:组织创业与创作》,将于11月29-30日再次回到北京,也欢迎新老学员前来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