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愿景,是精神支柱还是精神鸦片

本文约2400字,阅读需4-5分钟。
前几日L视退市的消息让人唏嘘不已,L视网2010年 8月上市时风光无限, 假老板每次的演讲激情澎湃,“生态化反”的口号喊得响亮,L视的股价也一涨再涨, 市值曾高达1700亿元,直至2016年底被曝出资金链断裂。虽然也曾经有白衣骑士试图入场解围,但依然无法阻止重疾难返的L视失血而亡,让一众投资人及28万股民们损失惨重。
L视网看上去是个特别有愿景的公司,公司的愿景是持续创新,不断颠覆,打造极致体验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垂直整合的完整生态系统。短短几年的时间,L视的业务范围就已经涵盖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等七大领域。但在L视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已是国内国际巨头林立,从传统家电巨头,各大视频网站,到三星、苹果、华为、特斯拉,无一不是L视生态里实力强劲的友商。然而,假老板每次的发布会和微博言论,常常将巨头们一通嘲讽,并将梦想、颠覆、破界、生态价值等词汇附加在L视的新产品上,让人听了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L视的产品,真的像假老板口中所说的那么具有颠覆性吗?就拿妄想吃掉苹果的超级手机业务L视手机来说,有野心、无实力!甚至从未挤进过中国手机排行榜中的前五阵营,推出没几年就雷声大雨点小地隐退江湖。
很多创始人的使命和愿景,总能描绘出一副激动人心的宏大蓝图,链接着内心的伟大的梦想和冲动,带着浓浓的文科思维。但不管是多么耀眼的使命和愿景,如果背离了商业逻辑的本质,如果没有理科思维在战略规划上的逻辑推演,在战术层面的解构布局,那就是一场空谈,不是梦想,而是狂想。
使命和愿景,到底是创业者的精神支柱,还是精神鸦片?
这取决于创始人是否愿意做好简单的数学题,回归到基本的商业逻辑,真正为客户(用户)创造长期价值,在业务模式上做到正向现金流,长期可持续,而不是一味地通过烧钱和讲故事来提升估值,泡泡越吹越大,总有破灭的一天。假老板和罗老板,这些狂想家们总是将自己和乔布斯和马斯克进行类比,希望颠覆传统、改变世界,但他们却只学了一点皮毛和表象,而没有学习到实质。
在乐视极速扩张的战略下,假老板总是在当前业务板块还没站稳脚跟,形成护城河的情况下,就不断地去开拓新的领域, 用模式创新来替代核心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用所谓的乐视生态链来美化其在每一个业务板块的跟随和抄袭,通过讲故事做PR来提升股价,这些都是和基本的商业逻辑背道而驰的。
反观很多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他们的使命和愿景看上去不是特别性感,但是却能引领着公司在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世界格局中找到并坚持正确的方向,一路稳健发展。世界上最大的日用品公司宝洁公司已经有183年历史了,进入中国也已经有三十多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家已有183年历史,依然屹立不倒并不断发展的公司的愿景使命是什么?
宝洁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并被公认为提供世界一流消费品和服务的公司”也一直把“亲近生活,美化生活”作为公司的使命。
公司的宗旨是,“为现在和未来的世世代代,提供优质超值的品牌产品和服务, 在全世界更多的地方,更全面的,亲近和美化更多消费者的生活。作为回报, 我们将会获得领先的市场销售地位、不断增长的利润和价值,从而令我们的员工、股东以及我们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社会共同繁荣。”
这些使命和愿景的描绘看上去四平八稳,没什么出彩之处,但是却对宝洁公司的战略选择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比如:
坚持品牌建设作为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多品牌策略,品牌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共同拓展市场份额。
把员工,股东和社会的利益都纳入到公司宗旨中,体现出了很好的契约精神和社会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公司不会为了追求极致的高速发展,将员工,股东和投资人卷进坑里。
坚持“亲近和美化消费者的生活”作为公司使命。因此, 宝洁公司的业务全部都是围绕着消费者来进行。
其实宝洁公司的现金流非常好,在进入中国的三十多年里,却一直没有涉足房地产行业,办公楼和仓库都是租的。这和很多工业经济时代的民营企业策略非常不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公司在房地产方面的收益可能远远大于在主营业务上的收益。笔者有位朋友,是一位服装企业的老板,公司拥有多个女装品牌,曾经也是华南市场头部的中高端品牌。但随着公司商铺的扩张,自有商铺的估值增长远远大于服装品牌的收入增长。因此,这位创始人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房地产业务的拓展上,无心管理旗下服装品牌, 这些女装品牌也逐渐被市场淘汰。而正是因为有清晰的使命和愿景指引, 宝洁公司在战略取舍上很清晰,坚持勤勤恳恳地拓宽分销体系,让优质产品进入每一家大店小铺,在灵活多变的电商网红产品冲击下,坚持严谨的新产品研发和推广,这些短期内看上去有点傻的战略取舍背后,是这个国际巨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支撑。他们可能不是走得最快的,但极有可能是走得最稳最长远的。
颠覆和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动力。这个世界的发展不是线性的,是脉冲式螺旋上升的。世界需要敢想敢干的梦想家,梦想家们也往往怀有某种使命感和美好愿景来颠覆传统,驱动变革。但是,我们依然要警醒。梦想家和狂想家,可能只是一步之遥。如果缺乏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使命和愿景就容易沦为狂想家们用以自我陶醉的精神鸦片,画大饼、讲故事、魅惑他人、欺骗自己。
当然,在如今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公司的发展不是完全规划出来的,而是创业者们带领团队不断迈出舒适圈一步步探索出来的。一路上可能会有很多的困惑、焦虑、挫败、清晰的使命和愿景可以是创业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引领团队向着梦想砥砺前行。但是不管你要和这个世界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只有剥开商业模式漂亮的外衣,让公司的业务内核回归商业本质逻辑,创始人和高管团队求真务实、直面挑战,审视问题的根源并迅速采取行动,才有可能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成就星辰大海的梦想。
如果您对“组织方法论”相关的课程感兴趣,请您联系首席组织官微信或拨打18301043882咨询报名。

对组织、文化、领导力等议题感兴趣?
敬请关注
首席组织官系列课程
点击即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