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晟陶:没有科学精神的“长期主义”就是个安慰剂

      

“点击关注” 一起更深入探查组织观点

本文约1800字,阅读需3-5分钟。


最近经常看到听到很多人说“长期主义”。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类企业、企业家、一把手的年终总结报告中。


“长期主义”俨然已经成为应对20年代的一剂灵丹妙药。



这说明,我们过去实在太“短期主义”了。经过了2018、2019年的调整,很多人终于意识到,“挣快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用“长期主义”这个词来管理一下大家的期望:不要期待公司发展那么快,也不要期望自己升职加薪那么快,要学会延迟满足,要习惯于“挣慢钱”。


可是,“长期主义”及“挣慢钱”这个策略并没有面对,更不可能解决很多公司的根本问题。


因为很多人所说的“长期主义”是这样的意思:


过去我炒房,持有1、2年就出手,赚个50-60%。现在,房价涨的没那么快了,我得调整一下期望,我持有5、6年再出手,赚个50-60%,也还不错了。


过去我炒股都是做短线,现在我开始做长线了。也是同样的道理。


于是,我就认为自己“长期主义”了。我很好地管理了自己的欲望:你看,我过去是期望1、2年就赚50-60%,现在我5、6年才想赚这么多。我是多么的“长期主义”?


你看,我是过去30岁就做到了副总裁,我现在把这个时间推迟到36-40岁,我是多么的“长期主义”?


这种类型的长期主义,就是个换汤不换药,是个安慰剂。


很遗憾的是,我观察到大部分人对“长期主义”的理解就是这个水平。


更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挣钱、如何发展。换个说法,就是“转变发展方式”。


你就不能想想除了“炒房”和“炒股”之外赚钱的方法吗?比如技术创新、科研投入、知识产权等等这些需要以“科学精神”为底色的赚钱方法。


你就不能想想除了“跳槽”之外的其它个人发展方法吗?比如提升专业能力、提升建立组织的能力等这些以“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工匠精神”为底色的发展方式。“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及“工匠精神”,这些精神的底色,在本质上也都是“科学精神”。


与科学精神相对应的是“胆大”、“运气”、“资源”、“权钱交易”等。我不否认在诸如“胆大”、“运气”等这类精神中有一些企业家精神的要素,但是,这种要素主要还是适用于“发现价值”和“转移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


所有不愿意直面“科学精神”这个问题的“长期主义”,都是在转移视线,“顾左右而言他”。


有人会挑战说,你为什么不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等这些社会主义价值观,而只谈“科学精神”这个事情啊?你只强调“科学精神”是不是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我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都是些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是一个企业难以左右的。


但“科学精神”这个价值观却是一个企业及企业家可以身体力行的。如果你觉得“科学精神”有点大,就可以用小一点的词汇比如“专业精神”、“研究精神”、“创新”、“工匠精神”,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企业在过去的四十年发展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的。


没有在底层的价值观上做真正的转变,想用“长期主义”来作为安慰剂,我只能把它理解为识时务的短暂“蛰伏”而已。只有在底层价值观上做真正转变的“长期主义”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不然,可以预见的是,外部环境一变好,“短期主义”、“大干快上”一定会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卷土重来。用“春风吹又生”来描述它都太柔和了。


很多人喜欢用“长期主义”这个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会觉得从“短期主义”转化为“长期主义”虽然不容易,但相对还不是致命的难,主要是个管理自己的欲望的问题,是个态度问题。


可是,类似“科学精神”这种东西,可不仅是个“态度问题”,不是你想重视科学,科学成果几年后就来了。“科学精神”更是个能力问题,还有这个民族文化的大的激励机制的问题。我们从五四运动时期就不断在呼喊的这个“赛先生”,因为它正是我们这个文化的软肋。时至今日,研究科学技术也是表面上受尊重,但实际上很多父母都不一定愿意让他们的孩子走这条路。别说基础的科学技术研究了,就是“学医”这种专业活,都没有多少人敢去干、愿意去干了。


总结一下,“长期主义”作为一个文字组合确实比较新、比较性感,本身也洋溢着不那么“科学”的味道,所以说起来还有点反建制的“酷”。“科学精神”这个词已经有些年头了,有点沉重,不够性感。


不过,我可以断定,“长期主义”这个词说不了几天,就会被扔到垃圾桶里,因为它本质上“不够科学”。取代它的,可能是另外一个更新的、更性感的词语组合。


但“科学精神”这个事,会长期地陪伴、拷问着我们。






推荐阅读:
房晟陶:将才管战略,帅才管思想+战略
房晟陶:正视“惰怠”才能滋养高质量的“奋斗”
房晟陶:一群各有毛病的“人”,有可能建立“美好组织”吗?
房晟陶:组织类工作的闭环
房晟陶: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开门7件事”
房晟陶:要产生德才兼备的将才,必须既要、也要、还要
房晟陶:最卓越的高管团队,善于在真理处相遇



对组织、文化、领导力等议题感兴趣?


敬请关注

首席组织官系列课程




点击即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