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期,美好组织还值得向往吗?

最近推送了一系列组织观点的文章,收到了非常多同样关注组织或者对组织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反馈。今天特别把芮妮姨的投稿发送出来与各位分享。同时也欢迎更多的组织关注者和“首席组织官”一起探讨、交流。


注:本文受“对美好组织的向往”一文的触动而写。个人公众号是“田木果在逛街”。



周五清晨,出差的日常,在尝试各种打车软件未果之后,我毅然决然地奔向最近的地铁站。等了6趟,看着还是没有挤上去且一脸无辜的我,维持秩序的阿姨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崩溃,走上来推我进去,等待列车关上了门。

 

此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我实在动弹不得,无法继续阅读公众号刚刚打开的文章——《对美好组织的向往》。

 

走进公司,第一个电话来自于约好晚饭的客户,他说赶不回北京了,因为要去另一个城市谈一个Team的离职;第二条信息是一个同学的,她来咨询职业发展,因为担心过年之后公司就没人了;第三条信息是之前约好一起上课的一个厂长朋友,他说到年底前要完成关厂,走不开了;第四个电话来自于一个发小,他公司开始新一轮融资,估值比上一轮低,问我认不认识投资人。

 

就这样,一上午,在撩拨和嘘寒中过去了。

 

要不是满怀着对“充分发展的个人、能产生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不作恶”的美好组织的向往,我觉得午饭我必然是吃不下的。感谢美好组织。

 

算起来,这是我工作以来经历的第三次疑似经济危机,能不能经历成、扛不扛得过去还要看造化。

 

我自幼天赋异禀,体现在不喜数字且记性不好,因此对国计民生的经济一直提不起兴趣;又自命不凡的一直在祖国和学校和公司的温室里茁壮成长,所以对危机更是有本能的排斥,因此前两次危机都在我的视而不见中糊弄过去了。

 

但是这次好像有一点点不一样,这一次是和我一样的同龄人扛起了抵御困难的大旗。而我们这一代人都对“自愿、不伤害、权利、透明和生命力”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望,我更愿意看看美好组织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是不是还在,能够做些什么。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使我们在寒冷或者困难时都喜欢抱团取暖,但是抱团取的可能仅仅是安慰或是浮躁或是焦虑或是更大的恐惧,于抵抗危险和威胁本身并没有什么卵用。

 

那么怎样才能度过,甚至战胜危机呢?

 

《三体》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当看到三体人把地球上所有人类都聚集到澳大利亚卑微地求生存时,我非常难过。而曾经,保护地球的其实仅仅是一个人——我行我素的执剑人罗辑。

 

写到这里,我想我内心中的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

 

在我看来抵抗危机的基础,也就是美好组织的重要因素,是充分发展的个人,发展个人的什么?发展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

 

参考现代战争中特种部队的形式,我想这种工作和事业上的单兵作战能力可能包括几个方面:驾驭信息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识别及判断风险并作出决策的能力;强大的号召及平复能力(自己及他人),以及坚定的信念和慈悲的同理心。

 

自古乱世出英雄,而英雄绝不是靠在乱世趁火打劫就出来的。他们一定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蛰伏,坚持在各种情境下不受干扰地发展自己,才终将能够在乱世中抵御兵荒马乱和乌合之众。

 

作为一个平凡人,我期待着这个时代的英雄,期待着在各行各业和各家企业中充分发展和施展的个人,也期待自己成为这样的个人。



马云爸爸退休前说了很多出名的话,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就是要一边开飞机,一边修飞机”,说创业公司说得非常形象,以至于我觉得这个时代理所当然就是属于腾云驾雾的速度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度是我催眠自己和他人的重要精神食粮。

 

不过最近几个月,人们谈论的话题好像变了一些。因为发现,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没有办法达到预期。这正如即使明白所有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好不无奈。

 

增长率放缓,风险放大,利润成为重中之重,这仿佛是每一个公司都在面临的问题,逃脱者寥寥。似乎在快速增长时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全部都跑出来了。

 

从来没觉得一家公司,甚至一个行业会如此脆弱。我们似乎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却在没有信心中戛然而止,甚至深怀着对一蹶不振的恐慌。

 

和人力资源从业者们聊天,大家纷纷表示对于在构建美好组织道路上的这一波考验,充满了“一朝回到解放前”的失落遗憾,和“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的无能为力。

 

因为,在增长、风险和利润等紧迫业务诉求面前,各家公司对组织发展进行了部分或全部妥协。有的裁员,有的减薪,有的修改KPI,当然与此同时,一定是又一轮的价值观洗脑(应该用宣导)……总之,发展组织在生存压力下成了“nice to have”的退而求其次。

 

我不知道背水一战的组织会作何反应,除了短期的疲于奔命还有没有更积极的应对办法?如果有,我想那可能就是让组织自生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降维攻击,赢得长期胜利。

 

什么是自生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

 

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学习型组织,只不过现在的学习不单单指学习的意识和文化,更需要学习的行为和结果,即引导整个组织产生“学习的闭环”。

 

“学习的闭环”就是组织这种“生产关系”,把自身变成一个开放系统(open system),有意识且有能力不断的去采集、吸收、思考、尝试、优化、沉淀、迭代知识和技能,进而产生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如何才能创造组织自生的知识进步?

 

我思考了半天,答案似乎还是在不作恶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出能够自生知识和认知,并带领他人一起进步的个人。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火光在寒冷中尤其重要。



我最敬佩和欣赏的一种人,就是带着极大智慧对周遭满怀善意的人,这样的人是我见过的最自由完整的人。

 

组织也是一样,带着强大的自生的知识进步基因而对他人和社会不作恶的组织是生命力最顽强的组织,一般也是最受人尊敬的组织。

 

困难之时,不作恶的组织想要生存下去该何去何从?选择员工还是选择客户,选择体验还是选择效率,选择前进还是选择后退,选择短期还是选择长期?

 

如果不作恶的代价是组织和业务的止步不前,那么我们是真的没作恶吗?同理,如果不作恶的要求是组织和业务的勇往直前,那么我们是真的没作恶吗?

 

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思路还要再打开一些。与其在大富大贵或危难之时问自己和组织“如何称霸世界或生存下去?”不如随时随地的思考和反问“如何能不作恶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答案可能就不再是二元的、及时的、依靠的,而是多维的、长远的、自助的。

 

再回到开头提到的现代战争,我很喜欢美团王兴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话:“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是错的,战争不是由拼搏和牺牲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组成的。”

 

有人说资本是冷酷的、嗜血的,它在作恶叫我如何能独善其身?是啊,这正如有多少企业家能够接受组织发展的“先见之明”而不是“后事之师”?

 

因此,我认为长期且善始善终的不作恶,耐心一定是要大于决心的。

 

经济蓬勃,给了很多人错觉;而经济困难,则让绝大部分人意识到自己其实还是普通人,自己带领的组织也远没有到达美好组织。

 

所以,有耐心地长期不作恶,充分发展个人的能力,并逐步带领组织形成知识进步,进而推动技术创新,那么美好组织就是你的组织。这样的组织能抵御寒冬,能迎接盛夏。




作者简介


芮妮姨

不矫情,不嚣张,也不废话;

有颜值,有气质,也有知识;

参与过从HR到业务,

驰骋过从外资到民营,

历经过从创业到上市;

向往成为美好个人,成就美好组织。


你也有对美好组织的向往?

敬请关注

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房晟陶:组织创业与创作》

10月26-27日 第一场

11月2-3日 人力资源专场

11月23-24日广州场

同时接受报名


长按二维码 即刻报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