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高管的“情绪价值”
正文字数:2850字
说到“情绪价值”,很多人想到的只是单纯的“语言的艺术”:
要么是无条件的服从:“没问题,坚决执行!”
要么就是表扬和拍马屁:“老板你说的太对了,这个决策太英明了!”
甚至就是无节操的阿谀奉承:“你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在每个人的职业经历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一些在这方面有天赋的选手,他们甚至可以主要靠着提供情绪价值,在高管团队和一号位心中谋得一席之地。
在这种定义之下,很多人都会不屑于或者鄙视提供情绪价值的人,觉得“情绪价值就是没有价值”,认为只有没真本事的人,才需要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
但这种狭义的理解,正是对情绪价值的误解和低估。

01
COOSTRATEGY
被误解和低估的情绪价值
其实情绪价值有更广泛的含义和体现,这里举几个例子:
比如,对创始人及其使命愿景价值观发自内心的认同。
很多公司在小的时候,吸引的都是“价值观追随者”:背景不光鲜,能力不一定强,但却有着对于创始人及其使命愿景价值观(或其中一项)发自内心的认同。
“目标很远大,实现起来肯定是困难重重。但我们能感受到他是发自内心的相信,而且每天在为之而努力。所以我们也愿意相信他,愿意陪他一起走一段。”
这些“傻傻的相信你的人”,会给一号位带来把公司做大做好的强烈动力和责任感。
比如,面对困难和危机的时候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
当业务面临困境,团队陷入徘徊不定、焦虑沮丧时,如果有一两个高管能够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既不慌也不躺,能主动与一号位共谋,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在模糊混乱中找到方向,也能为团队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成为风浪中的压舱石。
再比如,有大局观,能受点委屈或阶段性牺牲部分个人利益。
有很多时候,对高管的认可和回报都不是即时的,团队里也总需要有些人承担一些短期不那么可见,甚至费力不讨好的任务,比如:新战略方向的探索、填别人挖过的坑、改革某个陈旧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让谁去?这种谈话对于很多一号位来说,都是个挺大的挑战。这种时候,如果有高管能主动站出来,或者在一号位找到自己的时候,带着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的心态,勇挑重担,无疑也对一号位极大的支持。
除了战略探索这种“大事儿”,日常里还有很多“小事儿”。比如,部门之间总有一些职责交叉和模糊地带,实际上只是一个“小活儿”,在有些公司就是会来回扯皮,必须一号位亲自点将。这时候如果有人能主动向上下游伸伸手,把活儿揽过去,先干起来再说,也能给整个团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心理消耗。
还有,包容与自己不同风格的高管。
很多高管团队成员之间背景多元、风格迥异,如果有高管能包容这种不同,能理解这些不同背后的深层成因,能全面立体的看待一个人,也能帮助其他人更好的理解他。这样的高管,就像花园里的“园丁”,会大大改善高管团队的生态。
还有,陪着大家一起把弯路走好。
团队中有些高管可能明知道现在走的路行不通,或者还有更快更直的路。但基于这个组织的基础,这个高管团队的状态和这个一号位的天赋,只能先走这条“弯路”:我愿意陪着大家一起走下去,在过程中提供自己能够做到的支持和鼓励,尽可能减少走弯路的损耗,帮助团队在走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提升团队一起把弯路走好的能力。
……
如果你的团队里有这样的高管,你有没有觉得被安慰到、被鼓励到、被支持到?
这就是情绪价值的力量。
情绪价值最初来源于经济学和营销领域,用于衡量顾客在消费中的情绪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值。后来,心理学家将其引入研究范畴,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态度,给予对方正面的情感体验和情绪支持,激发他人的积极情绪和行为。
相对于那种将领导训话都美其名曰为“赋能”的滥用,情绪价值是一种真正的“赋能”——赋予他人更高的心理能量,从更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他人和外部环境,激发应对挑战的内在动力。
正如美国作家玛雅·安吉罗所说:“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但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

02
COOSTRATEGY
情绪价值的背后
提供情绪价值容易么?只要有意愿,人人都能提供情绪价值么?
当然不是。
情绪劳动绝非简单的“情绪表演”,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首先自身要有很强的能量感。
情绪劳动也是一项“高耗能”的劳动。如果自身没有能量感,很难持续为他人输出。正所谓先点燃自己,才能点燃他人。
同时,提供情绪价值还需要有角色感和成熟度。
这个角色感是指:
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如何定义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位置?
是否能敏锐地察觉到团队的情绪需求?
觉不觉得提供情绪价值的事儿应该我做?
为什么我要做而不是其他人做?
是否有愿意为他人为团队服务和贡献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成熟度。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戴维森指出,情绪成熟是给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核心。
成熟的人既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也愿意为自己给他人造成的情绪影响负责;
成熟的人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变化,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成熟的人不会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不会只关注自己的期望,也愿意支持他人的情感需求,愿意为他人付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情绪价值背后,其实就是首席组织官“真高管6+2”能力模型中“发展自己”的两项能力:“能量/点燃自己/创业精神”和“角色感/成熟度/和而不同”。所以不要小看了提供情绪价值,它对个人是有着很高的能力和能量要求的。

很多人号称自己“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于给一号位提供情绪价值”,说这个话的时候甚至有点明贬实褒,暗示自己品格高尚的意思。
实际上很可能只是他没有能力提供更广义的情绪价值。而且,这样的人往往非常需要别人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甚至就是团队里情绪价值最大的“消费者”。
从这个角度和标准来看,情绪价值不但不与“业务价值”、“组织价值”冲突,甚至有的时候是先有“情绪价值”,才有“业务价值”和“组织价值”。
如果一个高管没有积极坚韧、自我超越的创业心态,就很难自主设定目标,屡败屡战,在艰难和模糊的探索中,取得战术突破。
如果一个高管都不能点燃自己,对战略&目标都没有发自内心的相信,就很难带动团队产生对战略&目标的认同。
如果一个高管不能理解和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人,可以领导他人,也可以被领导,那就很难真正的具有全局视角,在战略共谋中承担横向推动的角色。
如果一个高管不能将公司的发展置于自身的感受和得失之上,“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那就很难在发展组织、推动变革这种“长周期、高风险”的事项上有所建树。
所以说,能否提供除“业务价值”、“组织价值”之外的“情绪价值”,也是对真高管的重要要求。
某个创始人曾经分享过他对“真高管”的衡量标准:能做出业绩的提供的是“物质价值”,能与一号位产生情感链接的是“情绪价值”。能两者兼顾,那才是具有 “全面价值”的真高管。


03
COOSTRATEGY
小 结
真正的“情绪价值”,不仅是一种让他人获得片刻心理安慰的沟通技巧,更是让团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保持韧性和战斗力的心理力量。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无脑吹捧、皇帝新装式的“低水平”情绪价值四处泛滥,而能给人们带来信念感和能量感的“高段位”情绪价值又极度匮乏。
优秀的高管,不仅要在必要时提供情绪价值,还应敏锐地压缩“低水平”情绪价值的生存空间,打造鼓励“高段位”情绪价值的团队及组织氛围。
# 高管团队成长伙伴
▼ 关注我们,共创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