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晟陶:告别对大的执迷,成为普通人和普通公司



正文字数:2200字


2021年11月24日我写了一篇文章:《告别大公司,感恩大公司》


对我来说,这种告别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的,绝对不是心血来潮和一时冲动。本质上来说,这种告别是对“成功标准”、“意义来源”的改变。


告别“对大的执迷”之后,会有什么变化,该往哪走?本文就与读者分享一下我的思考。有的思考是在个体层面,有的思考是在公司/组织层面,有的思考是在社会层面。


第一:与世界的关系


当一个人陷于“对大的执迷”中时,不由自主就会深陷其中的忙碌。忙碌本身就代替了意义。


在这种忙碌中,逐渐就会失去自我觉察,失去“对自己的旁观”。


告别了“对大的执迷”之后,个人就会更清晰地认知和接受自己只是世界的微小部分,只应在自己真正有热情和天赋的那部分做到最好,为这个世界承担有限责任,努力成为花园里的一朵花(或一根草),个人成为一个“普通人”,个人所领导的公司成为一个“普通公司”



在这种心境之下,个人以及公司会对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会更有感,更容易与自己对话,更容易探寻到使命。


而执迷于“大”,就非常容易妄图凭一己之力去创造整个花园那是一种“贪天之功”。


第二:与他人的关系


在“对大的执迷”之下,不仅会失去对自己的觉察和旁观,也容易失去对他人的旁观和感知。


自己努力成为花园里的一朵花,这种心态也会改善本花与他花的关系:你也会期待其他人在他们有热情和天赋的地方做到最好,成为一朵朵花,共同成就整个花园。


于是,你发现,你想要交的朋友都变了。你会愿意花时间去观察、感悟他人的使命和愿景,为他们的热情和努力而鼓掌。你想和那些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同时能够长期保持纯粹的人做朋友。对于那些好大喜功,但对品质毫无追求的人心生反感。


第三:与时间的关系


告别了“对大的执迷”之后,意义感就要更多从“小”里来。


要想从“小”的事情上得到意义感,一个方式是放在更长的时间窗里去看


这种时间窗的拉长会改变很多事情的重要性顺序。



比如,如果你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高度投入,用20年时间就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到,在自己退休之前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那么你就不会把动员其他人参与、发展人当作一个更重要的事情,也不会把建立机制、共识机制背后的理念作为一件更重要的事。


于是,你就更容易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那些杂事和小事。当你总是在想着远方的、宏伟的意义感的时候,身边这些杂事和小事就是障碍,非常容易让人起“无名之火”。所以,你就更容易活在当下,而不是未来。


第四:目标及战略


执迷于大的时候,“大”就是默认的目标及战略。


所谓“大”,实际上就是“多快好省”里面的“多”和“快”。执迷于“大”,就会跟他人竞争“大”,以及“做大的速度”。


告别“对大的执迷”后,“多快好省”里面的“多”和“快”自然就会往后靠,“好”和“省”自然就会往前排。


当你用“好”和“省”去评判所从事的事业的时候,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就会重新排序。对于“好”和“省”所必须的“长变量”也会更容投入。


结合前面“与世界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时间的关系”这三方面的变化,对“目标及战略”的理解和选择就会随之改变。


第五:“大”与“小”的关系


大量的人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都无暇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感。


还可以在“大”和“小”之间做选择的人,本身就是幸运的一小撮儿。


很多人“执迷于大”,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好,而是没有别的替代。执迷于大,至少还能有个方向,人生还能有个锚点。告别了大(即“多”和“快”),很多人就会陷入迷茫,甚至走向“混世”。这些可能都是比陷入忙碌还要痛苦的感觉:有的时候,我们就是因为要避免迷茫和混世,所以才一头扎进“对大的执迷”。


另外,很多人也是因为无知无畏,把事情做到了大而烂的状态,把自己的人生也搞得乱糟糟。



从这些角度去看“对大的执迷”,顿生悲悯。我们可以告别“对大的执迷”,但我们也没必要刻意去反对“大”。“大”也有它的价值;“大而良好”在社会中也应该有一席之地(当然,我们要鄙视“大而烂”)。


第六:“欲望”及“行动力”


告别“对大的执迷”,从某种角度说,就是降低了欲望。


降低欲望固然能让人产生“觉察”和“平和”,但也容易产生“向内走”的严重倾向:只追求内心的平和,而缺乏对外在社会的参与和承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社会来说)。


我们不能否认,欲望也是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所以,在有“觉察”和“平和”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失去行动力,不能失去“外向性”。这也是前一段时间我在《房晟陶:高管团队的精神及情绪状态是个重要生产力》这篇文章中,提倡“恬然澄明且有行动力”的原因。


恬然澄明是Being,行动力是Doing。恬然澄明是内在状态,行动力是外显行为。两者必须平衡。我们不能只有很好的内在状态,但未能把自己的力量引向外部的、群体的目标。



实际上,要做到“好”和“省”,也需要强烈的“欲望”、“斗志”甚至“执迷”。


告别了对“大”(即“多”和“快”)的执迷之后,我们能否把其中的很多欲望的力量转化为对“好”和“省”的执迷?


或者,用更好的词来表述:对“好”和“省”的执着


我们能否用对“好”和“省”的执着来创造一个“品质时代”、“知识进步与技术创新时代”?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更积极和更有希望的方向。


不然,如果我们只是得到“低欲望”、“消极避世”、“清静无为”、“迷茫”、“混世”,那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各扫门前雪的一盘散沙和一个大酱缸。


责编:北远 | 插图: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