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和空降高管的关系进阶:从“钱先生”到“钱总”到“老钱”
正文字数:1800字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今天是我们公司的重大日子:我们敲钟上市了!
庆功宴上,高管团队举杯相庆,相拥而泣。
一切都很不容易,去年疫情让我们承受了很多压力,我们一度离破产只有7天的距离。
觥筹交错,酒过三巡,作为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CEO,我(老T)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未来1年里,我会和CFO老钱逐步交接,他将接任CEO,我将成为全职董事长。
这个决定并不会让大家感到意外。
早在3年前,我就和高管团队谈过未来迟早会有这样一天,只是不确定这个接任的CEO是谁。而且,在过去这两年我们的上市过程中,老钱的贡献以及领导力也足以服众。
有高管提议让老钱说两句。
老钱端着红酒杯,抿了一小口,又开始了他的不正经:“5年前我刚加入的时候,老T你叫我钱先生;在这干了2年后,你叫我钱总;最近这1年,你开始叫我老钱……”
老钱话没往下讲,其他几位高管已经笑喷。“这感觉就像:以前一起看月亮,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注:周星驰《大话西游》台词)……”
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过去这些年,我对钱的称呼从“钱先生”变成了“钱总”再变成了“老钱”。这一切的演变都是无意识的发生。然而,这无意识的背后,也体现了我和老钱三阶关系。
5年前,我们公司财务只是“账房先生”的定位,能算清楚账目、弄好报销、管好付款就谢天谢地了。
考虑到公司发展的需要,我决定外聘财务高管。通过高端猎头,我见了不少候选人,最后相中了老钱,并吸引他空降成为我们的CFO。
老钱是财经院校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四大工作了7年,以火箭般的速度晋升;后来又去了一家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干了5年,从财务总监做到财务副总经理。因为该公司实际的CFO是老板娘,他没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就开始在外面看机会,正好被我们相中。
在选择老钱的时候,我也曾经小有犹豫。他给我的初始印象就是“爱钱”且“端装”。和我谈薪酬的时候,对自己当时税前税后薪酬贼清楚,对自己期望的薪酬涨幅也不含糊。穿得西装笔挺的,言行举止很职业,有“端着装X”之嫌。
后来猎头“教育”了我:不“爱钱”的CFO不是好CFO,不“爱钱”的CFO也没有动力帮公司谋财;受过严格财务管理训练的,哪个不是显得严谨职业?如果想从外面引入有竞争力的财务高管,我自己作为创始人肯定要做些自我调适,而不能只是期待外部人才为我改变。
当然,老钱还有几点在当时就打动了我。
我在介绍公司财务状况的时候,他提出的那几个问题都切中要害,且很有层次感,让我感到他确实有“洞察力”。
他在谈问题的时候,不绕弯子,简单直接,但又不咄咄逼人。
他最后谈及了我们公司文化描述中的一句话“依靠人也依靠制度来接近卓越”,他说他在做审计的时候,执迷于依靠制度来实现目的,到了民营企业后,才对“依靠人也依靠制度来接近卓越”深有感触。
坦白讲,我请老钱这样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加入,最开始跟他的工作关系就像甲方乙方一样。我那时候对财务也不太懂,需要一个“专业人士”的专业经验。我需要付出成本去“购买”他的专业经验。这可能是我最开始2年“尊称”他为“钱先生”的原因。
“钱先生”入职后,利用2年的时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以半年为周期的预算机制,落实月度财务经营分析会,引入了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绩效评价方式,前瞻性的改善了我们的负债结构……这些都为我们后来上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另外有一点也很让我满意。“钱先生”没有在财务部闭门自嗨,而是通过大量的沟通和培训将财务视角、预算思维、看报表的习惯变成了我们中高层的普遍意识和能力。经过这个阶段,作为一号位我也逐步找到了把控感,也更能够用CFO引入的语言体系与财务人员对话、与外部投资人对话。
这个阶段,我和老钱的关系由之前的“甲乙方”关系逐渐变成了“上下级及同事”的关系,这可能是我开始称呼他“钱总”的原因。
我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称呼钱为“老钱”了?
可能是去年有一次他因为公司资金安全的问题和我拍案而起?
可能是疫情期间,他主动带头降薪酬,但坚持要确保一线员工按时发薪?
可能是我和他谈关于CEO继任安排的时候?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理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和钱已经不仅仅是上下级及同事关系,更是患难与共的“事业合伙人”关系。
他依然“爱钱”,但是为“公司谋钱”在前,自己生财在后,且取之有道。
他不再“端装”,越来越放松,不再“客居”我司,谈笑举止越来越“不正经”。
……
一位高管的咬文嚼字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你们最开始是利益共同体,后来逐渐变成了事业共同体,现在是命运共同体啊。为命运共同体干杯!”
在一轮觥筹交错中,我已经认定公司的未来必须有他老钱。
责编:北远 | 插图: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