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F型”创业高管如何成为“三朝元老”


 正文字数丨 4531字  



1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3F型”创业高管。


在创业初期或者公司很小的时候,创始人兼CEO领导的高管团队一般是3F组合:Family/Friend/Fool,亲戚/朋友/傻瓜。


创业有风险,合伙需谨慎。创始人能否吸引几个“狐朋狗友”“虾兵蟹将”组成“创业团伙”,非常考验其个人人品。“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句话在不少创业公司流行,但与其说是相信未来,不如说是相信创始人的人品。前两种类型的高管(Family/Friend)和创始人在之前就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而后一种类型的高管(Fool)真的就是“傻傻”地相信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2


再说说什么是“三朝元老”。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企业发展分成三个层次(有兴趣可以阅读公众号文章《深度解析组织绩效V模型,深入理解组织》)。



第一层次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勇气、行动、运气,适用于行业初期及小公司(团伙)。这个阶段的领导团队一般是创始人兼CEO和“3F型”创业高管组合。


第二层次成功有三种可能,或在“目标&战略”上比较做得比较好,或在“能力&文化”上做得比较好,或两者都还可以并且比较匹配。第二层次的成功适用于行业发展中期、中等规模的公司。这个阶段一般会发生高管团队人员更替,公司会从外部吸引一些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


第三层次成功适用于行业充分竞争期、大规模公司。这个阶段,企业以“系统”的方式承载独特的组织能力&文化,承载难以短期复制的战略性竞争力。这个阶段也会发生高管团队人员迭代,甚至创始人会成为专职的董事长,把CEO的位置让渡给其他人。


本文所说的“三朝元老”,是指在上述三个发展阶段都是高管团队成员的人。



3


“3F型”创业高管要成为“三朝元老”,绝非易事。


第一个必要条件:命要足够好。

创业这事,很多时候都是“猜得中开头,猜不中结尾”,不小心跟错了人,或者入错了行,哪怕公司在某个阶段风光无限,但在新的发展阶段都可能悄无声息地死亡,还有少数轰轰烈烈地暴亡,上了《大败局》(注:吴晓波的著作)的名单。倘若如此,“三朝元老”无从谈起。


第二个必要条件:体力/精力要好。

创业初期,处于青年期的“3F型”高管还能靠身板硬扛,做“冲刺往返跑”;后来“人到中年”,就得在体力/精力方面严格自律了,要改变自己一些生活习惯,比如睡眠、烟酒、运动、饮食等。否则,即便公司发展到了新阶段,有些“3F型”高管也可能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做不了“三朝元老”。


上面这两个方面比较容易想到,不作为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重点探讨:要成为“三朝元老”,“3F型”创业高管需要不断自我超越,从“操作者”到“操盘者”再到“构建者”。





4


“第一朝”,3F型创业高管要做好追随型“操作者”。


创业初期,公司的当务之急是迅速了解客户、了解市场,形成市场洞察;积累客户,去验证商业模式。不排除有些天赋异禀或运气超凡的创业团队,起步就是又宽又直的快车道,但绝大部分创业企业都要去不断试错、调整。


这个阶段,一个英明的创始人兼CEO+几个行动力很强的追随型“操作者”是常见组合。


创始人兼CEO对行业的认知很关键,他/她需要明确阶段性的“关键任务”,并亲自把责任落实给“3F型”创业高管。创始人兼CEO既是战略的制定者,也是战术的发起者。


行动敏捷、拥抱变化、操作到位、及时调整是这个阶段高管非常重要的优点。“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出手才有命中率”,这个阶段的高管就是要爱干活,能干活,撸起袖子,双手粘泥。高管处理任务的常见套路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乱拳打死老师傅”、“肉搏战”。高管更多的是战术的执行者,关键任务的操作者,所谓:“我相信创始人兼CEO你这个人,你说向西,咱就不向东;哪怕是弯路,咱陪着一起走”。



这个阶段,“3F型”高管在自主设定方向和目标方面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虽然他们中的个别人不乏“自我导航”的能力(比如某些明星高管组建“创业天团”)。有“自我导航”能力的高管,可以在方向及目标设定上和创始人兼CEO共谋,但是也要克制自己的“自我导航”能力,因为在这个阶段公司体量小,要集中资源干关键的事情,在目标和关键任务上要保持高度统一。个别很有主见的高管可能会由于方向和路线与创始人兼CEO屡屡不能达成一致,从而选择离开。



5


“第二朝”,高管要做善于自主设定目标及分解关键任务的“操盘者”。


企业发展到中等规模,主营业务开始稳定,要做大,有可能开始探索多产品、多地域规模化发展;公司竞争从上个阶段的“肉搏战”变成“阵地战”。组织的人员规模也有了显著增长,事情也越来越多。大多数创始人兼CEO已经不可能有体力从头管到尾,凡事亲力亲为,战略+战术一把抓的管理方式已是捉襟见肘。


在这个阶段,创始人兼CEO需要几个得力的“操盘者”式的高管,帮助他/她各管一摊,分担战略+战术上的责任,尤其是战术方面的责任。



相比于“第一朝”的追随型“操作者”,这个阶段的“操盘者”需要具备相当强的自主设定目标和分解关键任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 能够基于创始人兼CEO设定的大方向,自主提出相对具体的目标;

  • 能够将目标进行具体丰富的表述,比如:成功标尺、关键交付物、里程碑等;

  • 能够就目标和创始人兼CEO进行澄清,达成共识,将创始人兼CEO意图跃然纸上;

  • 能够基于目标分解设置关键任务,并擅长进行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 能够基于WBS分解,找到关键路径,设定工作计划和节点要求;

  • 能够通过启动会、例会、复盘会等管理手段确保关键任务正确及时完成;

  • 能够把创始人兼CEO当资源,让创始人兼CEO阶段性承担关键角色帮助关键任务达成;

  • 能够以事修人,通过绩效分解、回顾、评价等进行人员管理,从而排兵布阵;

  • ……



6


“第三朝”,高管要做善于建立和迭代系统、推动变革的“构建者”。


公司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已经实现多产品、多地域的规模化发展,人数规模再进一步增加。大公司之下,可能还有区域公司/分公司,也可能开始有一些相关的多元化。


这个阶段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人才和团队的竞争,更是组织能力的竞争。组织系统是组织能力的重要载体,比如任务协同系统(核心业务流程+战略协同及绩效管理系统+组织结构及决策系统+全面回报系统+信息和数据系统)、人才及知识系统(人才选育用留系统+知识进步及技术创新系统)、文化管理系统、组织进化及领导力系统(组织进化更新系统+组织管理实施系统)。这些系统的功能的实现才能让企业形成独特的、不易被复制的竞争力(有兴趣可以阅读公众号文章《组织系统:用“系统之眼”看组织》)。


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一批得力的“构建者”式的高管,帮助企业建立和迭代系统,推动积极可持续的迭代和变革。



“构建者”既要具备“第二朝”的“操盘者”在设立目标、分解关键任务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如下一些特点:


  • 带领团队将过去一个个阶段性任务成败进行反思、总结,将有价值的经验进行沉淀,成为组织的智慧;

  • 能够从构建功能的角度去梳理关联任务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点带面;

  • 注重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培养员工能力,构建典型工作场景,并和关键任务相匹配,迭代或建立组织系统;

  • 注重通过方法论、思维框架等去影响团队的动作和行为,而不仅仅是干预具体动作;

  • 在专业上是行家里手,但不以专家自居,既注重“专业方法论”,也注重“工作方法论”(比如:饱和攻击、变革管理、刻度+手感等);

  • 能够利用组织和员工“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选择合适的时机发起变革;

  • 注重建立威信,在变革过程中成为压舱石或定海神针;

  • 能够将变革的成果固化到组织流程机制系统中,从而可持续;

  • ……



7


“3F型”创业高管如何实现从“操作者”到“操盘者”再到“构建者”的自我超越。


其实,一个高管能够在任意两个阶段都胜任相应角色,作出重大贡献,成为“两朝元老”已经是公司和个人双方非常大的幸运了。如果能够做“三朝元老”,基本可以彪炳公司历史了。


要做“三朝元老”或者“两朝元老”,对人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如何才能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供参考借鉴。


1)自我对话,消除自满情绪。


在“上一朝”作出了重大贡献的高管,是否能够在自豪之余,平静的自我对话,并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避免过度自豪而自满?是否已经无法去想象更大的胜利?是否有了一定的金钱自由就迷失了人生目标?是否对自己过高评价?“把机遇当能力”,即把行业的发展、资产价格的浮涨、组织的光环当成自己能力的结果?


如果怀着这种自满的情绪,在遇到新阶段的挑战和人员变动的时候,是非常容易产生对抗性的负面能量的,对组织的伤害非常大,到最后也会伤了自己,为自己和组织不愉快的分手埋下伏笔。


2)善于树立新的有挑战性的个人发展目标。


一谈个人发展目标,往往容易陷入两种思维惯性:一个是只把职级晋升当作发展;另一个是只把职位晋升当作发展,甚至只把当总经理作为唯一的发展路径。而事实上,在公司“改朝换代”的过程中,比职级和职位晋升更底层更核心的是新的能力构建。


如果不能认知到“操作者”、“操盘者”、“构建者”之间的能力差异,高管设定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无从谈起。


“第一朝”的3F型(Family/Friend/Fool)高管未必天生就具备“后两朝”高管需要具备的能力。但是有些学习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强的,明确了成长的方向和目标后,敢于让自己“打碎重来”,还是能够跟上公司的发展。


3)让渡专业领导权,通过行政领导权和新高管形成战略同盟。


有些公司也许会外聘高管,或者引入一些外部专业机构(比如战略咨询、人力资源咨询、流程咨询等),希望将外部专业能力转化为组织的战略性竞争能力。


这时候,可能有个别的“前朝”高管心理极不平衡,埋怨创始人兼CEO“喜新厌旧”,抱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窃取了“前朝”辛苦耕耘的劳动成果,后悔“自己种树,他人乘凉”。这种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前朝高管”甚至会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最后可能通过股权变现的方式和公司分道扬镳。


大智慧、大格局的“前朝高管”,乐于与新来者形成战略同盟。他们懂得将专业领导权让渡给新来者,自己则通过在“前朝”积攒的威信,为新来者推动的变革保驾护航,帮助新来者更快地将个人经验及能力转化为组织的战略性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前朝高管”也暗自“偷师学艺”,最终武装了自己,实现自己在新阶段的自我超越。


4)“让一步”海阔天空,在第二第三曲线去发光发热。


“前朝高管”还有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去承担相关多元化业务的探索任务,这样的话就只需要复用之前具备的技能包,而不需要构建新的能力去满足第一曲线更高层的竞争的需要。


如果能够在相关多元化业务探索取得成功,则公司就有可能有了第二、第三曲线的业务,为公司进入“第四朝”开辟了道路。



8


“3F型”创业高管实现从“操作者”到“操盘者”再到“构建者”转变,不仅仅是高管自己的事情,创始人兼CEO在其中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创始人兼CEO的人才审美是否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及时迭代?

  • 创始人兼CEO能否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去肯定“前朝高管”的价值贡献,同时又擅于对其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 创始人兼CEO如何引导“前朝高管”要有大局观,和接任者和平交接?

  • 创始人兼CEO是否在公司设定一些高管短期脱岗学习的机制?

  • 创始人兼CEO是否创造了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让“前朝高管”愿意下岗蹲苗,厚积薄发,等机会东山再起?

  • ……



总结


随着公司的发展,创业初期的“3F型”高管,要从“操作者”转变成“操盘者”,再发展为“构建者”。实现这样的自我超越,非常考验高管个人的学习能力、格局和胸怀。而在此过程中创始人兼CEO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高管个人实现转型。


责编:北远  |  插图: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