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高管”拥有更为开放底层操作系统,更不惧“失去”

   

“点击关注” 一起更深入探查组织观点

本文约2100字,阅读需3-5分钟。


前几天写了篇真伪高管思维模式分别“是什么”的文章, 有读者留言希望我分享一下“怎么做”才能实现思维模式的升维。  


思维模式没有升维更多时候是结果,无法升维才是原因。


而思维模式能否升维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的状态。伪高管的个人底层操作系统是相对封闭的,而真高管拥有更为开放的底层操作系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个人够不够openness。


我记得梁宁在《产品思维》里面做过一个比喻,说:“如果把人比喻成一部手机,能力只是底层操作系统上面一个个的app。”只有在开放的操作系统上,才能方便的安装各种app,即学习各种能力;也只有开放的操作系统,系统本身才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迭代和升级,也就是真高管的进化更新。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高管进入或处于封闭系统呢?我觉得有几点特征可供参考,写出来不为对号入座,只为自我鞭策:



1. 保守或傲慢;

2. 接受不了与自己感受不一样的事实或观点;

3. 希望掌控一切

4. 为了否定而否定;

5. 希望避免风险,做决定总是缺乏临门一脚的勇气;

6. 关注个人利益大于集体产出; 

……


那么处于开放系统中的真高管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觉得也是非常鲜明和吸引人的:



1. 谦卑而自信;

2. 对真知灼见孜孜以求;

3. 没有过多的对自己和他人的评判;

4. 既不因循守旧,也不人云亦云;

5. 既能观察外界,又能捕捉内心;

6. 对未知领域和普罗大众拥有敬畏之心、好奇之心与慈悲之心;

……


开放这么好,为什么身经百战的领导者们会陷入封闭呢?


我观察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失去的恐惧”,尤其是对于“得到之后再失去的恐惧”。这种恐惧使他们身不由己的把自己的心和脑调成了防守战略,逐渐走入狭隘,进而封闭。“恐惧”是很深层次的动力,关于“恐惧”的话题实在是太难了,在这里我就不班门弄斧的展开讨论了。


既然人性中对失去的恐惧很难逃脱,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通过尽量避免或延迟让自己有“得到”的感觉,从而使自己一直处于开放系统呢?


我观察到很多卓越的领导者都是这样做的,都有几套为了最终“得道”而刻意延缓“得到”的方法,试着总结一下:


第一种也是最彻底的可能就是像马云老师一样选择潇洒离开,物理上得不到。不在自己成功过的战场做过多的留恋,促使自己走入不熟悉却被召唤的领域,去开辟自己的下一个舞台,让自己永远在路上。


第二种方法就是像马斯克、任正非等人能够坚持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大师M·斯科特·派克的名著《少有人走的路》。书中有一段名言:“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是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但生命的真谛就在于这段过程。”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人,一般都是有理想在身的人,他们往往都还有更大的问题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还在路上不知疲倦的寻求解决之道。


第三种方法就是让自己多观察外界。在美国加州的门多西诺海滨,有一本描述海岸上一片特殊水域的宣传册,在首页显著位置上印有这样一则警告:“永远不要背对大海。”当你无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只顾眼睛向内欣赏自己已经得到或可控的部分时,你可能就像在海边背对着大海,面临被汹涌的潮水卷走的风险。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不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也就觉得自己得到的一些身外之物不那么重要了。


第四种方法是收集多样性视野。国庆前被中国女排的十一连胜打了一剂强心针,大家都在夸奖主教练郎平。其实郎平除了带领中国女排,还带领了一支由14人组成的国际化教练团队:有助理教练、体能教练、医生、康复师、营养师、数据统计、陪练等。除了亲自体验和观察,领导者还应该善于从间接经验中学习,超越一己之见,实现互相打开。


第五种方法是分享和赋能。把自己得到的不是攥在手里,而是分享出去。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都是这样,慷慨的给予,不懈的创造,如此循环。特蕾莎修女说:“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离开、延迟满足、观察外界、多样性视野、分享和赋能是我看到的卓越领导者让自己可以不那么在意“得到”的五种常用方式。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设法让自己长期处于开放系统,不断的吸收、学习、创作、释放。


曾国藩在写给青年营官罗萱的信中提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意思是“日中要落,月满要亏,‘花未全开月未圆’是最好的境界,君子应当知道最圆满的人生状态不是得到一切。”


当然,这五种方式都还是一些可以促进开放的行为,想要像上述的这些卓越领导者一样拥有开放的系统,还必须拥有行为背后的连接。


领导者的行为靠什么连接成系统?靠“真使命”


“封闭”和“开放”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封闭”的初始目的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处在其中会感受到安全感。想要突破这种刚性的安全感的束缚,唯有依靠对更高远的理想和使命的追求,才能抵御“开放”初期的各种不确定、不舒适和不安全,才能帮助我们在“不断开放”中不断吸收、补充营养,才能实现自我的更新和进化。


对真使命的追求会督促我们学会开放,开放之后会强迫我们面对真实,真高管其实就是能够开放坦然面对“真”,追求“真”的人。



推荐阅读:

从团伙到组织的关键是能否有五六个“真高管”
真伪高管的关键区别在于思维模式的完整度和竞争性
你的“高管花园”里有没有“园丁”?
高管发展的难点在于“心”与“灵”
房晟陶:要产生德才兼备的将才,必须既要、也要、还要
尽管成不了真高管,但我认得出伪高管呀


对组织、文化、真高管等议题感兴趣?


敬请关注

首席组织官系列课程




点击即刻报名

*以上为系列课程的公开课排期。首席组织官系列课程还有专为企业领导团队设置的工作坊式内训课程,欢迎预约咨询。